- 企業推廣分銷B2B平臺
- 累計為企業宣傳展示1.2億次以上
- 分銷模式,讓每個人都愿意幫您做生意
- 30多萬銷售員注冊,快速對接銷售渠道
透過陶器工藝品的現在,能夠看到它的從前,也可以看到它的將來,以史為鑒,感受文化的波瀾壯闊。
古人筆下的“瓷”里有“方方窨子濾澄泥,古語兒童莫壞坯;煉到極稠捶極熟,一歸模范即佳瓷。”在歷史的長河中,質樸而厚重的陶瓷制品越是經過歲月的沉淀,便越有濃郁的魅力。陶瓷之美,美在她的氣質,內斂、溫厚中暗含著一股安靜典雅的遠古氣息,也在宛轉、雍容中釋放著文明之熱情。一個個精美的陶器,展現的是一段塵封的歷史,一段久遠的文化,一個精湛的遠古藝術品。陶器不僅是工業文明、農業文明的源頭,更是文化藝術的起源與發展。
透過陶器工藝品,細數文明的變遷
白銀自然遺產豐饒,文脈底蘊深厚,既有浩瀚沙漠,又有一馬平川;既有塞外風光,又有江南毓秀。黃河、綠洲與沙漠同在,古剎、城堡與森林共存,蘊含著獨特的藝術特征、文化情懷和精神內涵……平川區,位于白銀市中部偏北,是白銀市恢復建市后成立的市轄工業區。早在漢武帝時期,平川境內就設有鹯陰縣,古絲綢之路從平川境內自東向西經過。在平川區,陶瓷早已是一個貫穿歷史的詞匯。距平川城區十五公里的寶積鎮小川磁窯遺址,被人們稱為陶瓷的露天博物館。
早在4000多年前,平川區境內就開始燒制陶瓷,至清代晚期,寶積鎮小川村磁窯溝的日用粗瓷生產達到鼎盛時期,在這里有近千人從事陶瓷生產經營活動,生產窯爐有20余座,磁窯成為商賈云集的陶瓷重鎮。1950年代,新中國成立后,平川區的第一個國有陶瓷企業——“靖遠陶瓷廠”在磁窯溝建成生產,極大地提升了陶瓷生產質量和規模。1970年代,靖遠陶瓷廠改建至現隴燁陶瓷廠,陶瓷生產得到進一步發展,在原來的日用粗瓷生產的基礎上,開發出了墻地磚等精細陶瓷產品。
透過陶器工藝品,細數文明的變遷
白銀市平川區是西北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,陶土儲量達40億噸以上,其中紫砂土儲量15億噸以上,花崗巖儲量24億立方米,石灰石保有儲量290萬噸,遠景儲量500萬噸以上,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授予“中國陶瓷產業轉移示范基地”。經過歷代工匠藝人們的創造革新,平川陶瓷質地精細堅固,品種豐富美觀,在長期的發展中,形成了獨特的地方色彩,結晶釉、刻瓷、珊瑚釉、黑釉、通花雕塑、民用陶瓷等聞名于世,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高度贊譽。
平川陶瓷分為日用和陳設兩大類。陳設陶瓷主要塑造神話傳說、古今人物、鳥獸魚蟲、自然美景以及瓷板畫、掛盤、玩具等,造型千姿百態,風格多種多樣,成為美化生活的裝飾品。日用陶瓷則包括茶具、酒具、餐具、咖啡具、文具、花瓶、水缸、花盆等,樣式新穎,美觀雅致,不僅具有使用價值,而且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。平川磁窯是典型的北方民間磁窯,兼有磁州窯、耀州窯等北方代表窯系的特點,同時又有創新和發展。器形以盤、碗、罐、瓶、壇、盆為主,兼有動物、玩具、飾件等,釉色以黑釉、褐釉、紅釉、白釉為主,兼有姜黃釉、茶葉末釉、青花彩釉等,是最樸素的陶瓷藝術寶庫。
平川陶瓷的繪制手法有剔花、劃花、刻花、印花、堆塑、捏塑等靈活變換;繪彩有白底黑花、白底褐花、白底青花、褐釉青花等多種形式;花紋復雜,以卷葉、牡丹、菊花、水波紋、花卉禽魚等圖案為多,線條流暢,構圖灑脫,具有不拘一格、豐富多彩的特點。平川陶瓷在造型上更加自由,具有形態多樣的特點;在色彩上因火候的掌控不同呈現多彩并存的特點;在紋飾和繪畫上,具有更加隨意、更加粗獷的特點。
透過陶器工藝品,細數文明的變遷
平川磁窯遺址是迄今發現不多的有西夏瓷器特征的磁窯遺址之一,其剔刻花瓷器燒制或早于西夏窯址,對研究西夏窯的起源和興衰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。同時,平川磁窯創燒于北宋,燒窯史歷經西夏、元、明清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,一直沒有中斷,具有深厚、完整的文化堆積層,是研究古代、近代北民窯方體系最完整的窯址。